新销费品牌全案策划
品牌战略+价值定位+品牌营销+落地设计
SEARCH
曲壹峰 曲亿峰

中国食品产业十佳营销策划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业食品分会副会长 中国十佳包装设计公司壹峰创新创始人 常年服务包括农夫山泉、双汇、良品铺子、小仙炖、喜多多等知名品牌 壹峰创新深耕大食品行业10年。

调味品领域通过功能优化与创新脱颖而出的秘密

2025-07-26 16:40:03
157
导读
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为何有的调味品能一路 “狂飙”,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宠儿,而有的却默默无闻?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市场智慧?
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为何有的调味品能一路 “狂飙”,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宠儿,而有的却默默无闻?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市场智慧?


一、健康功能革新的引领者

1. 李锦记:薄盐技术重构行业标准

作为百年品牌,李锦记早在 2009 年就推出薄盐生抽,通过定向酶解技术实现减盐 30% 的同时保留鲜味。其 2021 年研发的薄盐蚝油,采用蚝汁浓缩工艺,减盐 30% 但蚝鲜味不减,荣获 iSEE 全球食品创新奖金奖。2024 年推出的薄盐白灼汁,以 0 添加、0 脂为核心卖点,精准满足清淡饮食需求。目前,李锦记薄盐生抽以 64% 的市场份额稳居薄盐酱油品类第一。

2. 松鲜鲜:天然提鲜技术开创品类

专注零添加的新锐品牌松鲜鲜,用香格里拉松茸替代谷氨酸钠等化学添加剂,通过物理粉碎工艺保留天然鲜味。其松茸调味料减钠 29%,并通过酵母抽提物增强鲜味感知,实现 “减盐不减味”。产品包装直接标注钠含量与每日建议摄入量,首创 “风味雷达图” 可视化成分。2024 年线下进驻超 20 万家商超,松茸调味料连续 4 年销量领先。

3. 联合利华饮食策划:三减技术系统化落地
旗下家乐品牌通过多维度创新推动健康转型:
减盐:鸡粉钠含量累计减少 24%,薄盐鸡精升级后减盐量达 27%;
减油:辣鲜露采用水溶性配方,以水代油激发香辣风味;
减糖:凉拌汁系列含油量<5%,还原食材本味。
其数字化工具 “优厨云” 可智能优化菜谱营养结构,已累计优化 105 道健康菜品,盐油糖用量降幅超 20%。

二、场景化功能创新的先锋

1. 味事达味极鲜:菜系适配与风味融合
通过 EGPM 大数据模型分析数万道菜品,开发适配不同菜系的调味方案:

味事达味极鲜因 “久煮不酸” 特性,成为粤菜 “鱼虾蟹煲” 的标配,随粤菜渗透至福建酱油水杂鱼、浙江家烧鱼等场景;

亨氏小秘罐”,番茄沙司突破传统蘸薯条场景,被年轻人用于小酥肉、锅包肉等新场景,解决油腻痛点。

其 “亨氏小秘罐” 系列覆盖户外、办公等场景,单罐容量精准匹配单次用量。

2. 六婆:便携化与场景绑定

以 2 克独立包装辣椒面切入露营场景,通过 “露营搭子” 概念实现 UGC 传播。其火锅底料推出 “微辣 / 中辣 / 特辣” 梯度辣度标识,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需求。

3. VEpiaopiao:情绪调味与生活方式
针对年轻群体推出编号式酱料(如 #101 黑胡椒酱、#202 松仁罗勒青酱),每瓶标注热量值并采用物理灭菌工艺。通过小红书美食教程、联名艺术设计,将酱料打造成 “生活方式符号”,2022 年 SKU 突破 100 款,覆盖西餐、轻食、中餐三大场景。

三、技术驱动的功能升级

1. 千禾味业:零添加工艺革命

采用传统高盐稀态发酵工艺,实现酱油、食醋等产品 “0 添加防腐剂、0 人工色素”。其 “零添加 380” 酱油发酵周期长达 380 天,氨基酸态氮含量达 1.2g/100ml,远超行业一级标准。

2. 比灵配料:功能性成分赋能

作为原料供应商,其黑松露系列(酱 / 粉 / 膏 / 油)精准还原珍稀风味,已应用于高端调味品。引入的龙沙 UC-II 非变性 Ⅱ 型胶原蛋白,为关节健康类调味品提供科学支撑。

3. 海天:智能化生产优化体验

黄豆酱挤挤瓶采用大口径十字阀硅胶片,实现豆粒完整挤出且用量可控;蚝油挤挤瓶通过小蛮腰造型和计量小窗,解决传统瓶装倒出难、残留多的痛点。


四、成分透明化与溯源创新


1. 吉得利:数字标识强化记忆

推出 “2468 松茸鲜” 等产品,通过数字命名强化成分记忆(如 24 小时慢炖、6 种菌菇、8 小时锁鲜)。包装标注 “风味雷达图”,量化辣度、鲜度等指标。

2. 美极:技术可视化策略

在包装采用 UV 温变油墨,摩擦后浮现隐藏的原料信息;推出 “风味雷达图” 标注辣度、烟熏度等参数,增强消费者信任。


五、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创新

 龟甲万:高端酱油的功能细分

针对中国市场推出 “醇味鲜” 系列,采用低温发酵技术保留更多呈味物质。其 “儿童酱油” 钠含量较普通产品降低 30%,并添加钙、铁等营养素。


六、环保与可持续功能创新

1. 东洋制罐:轻量化与强度平衡

开发的 “世界最轻铝罐” 减重 13%,采用特殊涂层技术提升抗压强度,已应用于酱油、醋等液体调味品。
2. 日清:可食用膜技术突破
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果蔬汁改性马铃薯淀粉基可食用膜,完全降解且可包裹固态调味料,减少塑料使用。

【责任编辑:曲亿峰】